思念誰??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 8月 22, 2007 我能感受思念是沒有重量的輕輕飄飄地飛向遠方尋找消逝離去的瞬息思念是有重量的沉沉甸甸地壓在心口反覆咀嚼留存的味道思念是有形的穿梭身旁無時地幻化成形現於眼前思念是無形的若非 又為何我能作地僅僅是思念思念的滋味如同喝著一杯冰冷的水清楚感覺冷冽順著穿過全身 打個冷顫耗著很長的時間 一顆顆化成淚水就像欣賞一種殘酷的美明白體會身體顫抖著無法自制用著很小的聲音 告訴自己堅強面對思念著是因為思念誰攝於 2006.06.12墾丁小灣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匿名表示… 有人的思念像把刀,不斷刺入自己的胸膛,可是鮮血卻不曾湧出,而是轉化成眼淚,順著臉龐滑落;有人的思念像半夜在街上的狗,當往事像車燈一樣打眼前走過時,便開始狂吠不止,總是吵得令人睡不著覺。慶幸能因思念而顫抖非像我因失去而顫抖 匿名表示… 若曾把握當下,又何必一直活在過去的思緒中呢?應當向前看~即然不肯好好把握,又何必在失去後才來思念呢?
做自己 - 1月 10, 2010 雖然我從來沒有承認過。 但我深知我是個很彆扭的人。 我也是個想很多的人。如果一群人聚在一起聊天時,有一個人不長眼地說了某句話讓氣氛整個僵住時,在那個人還不自覺的同時,我會比說錯話那個人更加地不好意思。 同樣的、在聆聽音樂的選擇時,我也很少承認我確實地喜歡著某個歌手或某個團體甚至某首歌。更遑論去追星、聽演唱會,我總覺得那是一種浪費時間和浪費金錢的遊戲。 然而在年紀越來越長的同時,也在最近某個人狠狠地、不自覺地用一句話打了我一巴掌後,我花了一整天的休假時間不斷地內省著自己。 原來我的多想都是自以為是的一切。 我一直以為多為別人想一點是一種溫柔。 我一直認為壓抑自己配合著是一種溫柔。 我一直這樣的、如此認為的、自以為地為別人著想著。 我只是真的沒想到,原來這一切是我自己......自做多情、自以為是。 或許根本沒有人會在意、甚至認為我是個很做作的人。 就拿音樂這件事來說吧! 其實我真的還蠻喜歡五月天這個團體的。雖然我喜歡的都並不是他們的主打歌,而是那種近乎冷門到在演唱會上不會出現在歌單上、在KTV幾乎不會有人點來唱的歌。例如: 但他們的音樂和歌詞確實地、深刻地打動著我的心。 一首歌當前奏響起時,十個人就有十種情緒在空中漂浮著。 順著音樂的行進,自然而然地拉回那個時光、將某個人拉到了自己的面前。 所以我越來越少在KTV唱歌,唱來唱去的歌也就是那幾首。因為隨著年紀漸長,在意的人、事、物變得越來越多的同時,在我心中的地雷歌清單也隨之加長。 我會怕讓某人勾起某段回憶、想起某個人,而理所當然地自動避開某些歌;即使那是我深愛許久的歌。 我就是這麼彆扭的一個人。 而當我為別人想了許多,反而得到非我所預期的反應時;巨大的失落感會瞬間將我捆綁著,讓我透不過氣來。 我也曾想過做自己會輕鬆得一些。 但這些年下來,無論在工作上、人際關係上,只要我做了自己;結果通常都是不太好的下場。 我想、做自己這個功課我還是一直在重修的階段。 很多長輩、朋友都曾說過我是個很壓抑的人。 甚至有人曾說過:即使明明喝醉了,還是一樣要先跟每個人道歉後我才會離開。 能夠在我喝醉時看到我失態樣的人,除非是我真心交托把我自己完全放鬆才有可能。而那種失態、我想還是不要讓太多人看到會比較好,哈~~~~。 我承認、我還是學不會做自己。 即使... 自己逼到了絕境。 雙手壓抑到顫抖。 只要不要看到我的臉,我仍然可以笑笑地用言語、用文... 閱讀完整內容
"咖啡館"廣告設計 - 6月 20, 2005 最近受了朋友之託,特別為了他們設計了「咖啡館(Kohikan)」的廣告文案、一式三張的連續海報設計,並寫了企劃書。特別貼在此處給自己做個記念。 設計理念: 因Kohikan特別表示其為第一家利用備長炭的技術煮出咖啡,故在設計時特別以此炭濾水的畫面,表示此一特色。另備長炭的製作時間比一般炭還要長,藉此引申熬煮出一杯好咖啡也需要一段特別長的時間。 主要標題: 時間 不是問題 設計理念: 沿續第一張海報所表達之理念。在這張海報利用三種不同的咖啡豆之色,表示咖啡豆在歷經採收、烘焙、到成品的等待,才能成就出一杯好咖啡。 主要標題: 等待 是種焠煉 設計理念: 在時間、等待之後,以雙手呈獻出完美的一杯咖啡,期望顧客能夠從這一杯咖啡中感受到我們的用心。 主要標題: 完美呈獻 說實在的我自己比較偏愛第一張那種簡潔的俐落感,但是在經過審核之後認為與第二、三張似乎無法成為連續主題,故再設計以下新的一張,有看到的朋友們,說說那一張較好囉! 閱讀完整內容
[推薦]練習曲~~撥動無聲世界的絃律 - 4月 12, 2007 劇情簡介: 大學就要畢業的明相騎上自行車,獨自一人展開七天六夜的單車環島旅程。 逆時針的環島路線,東岸到西岸的逆風行,一路所遇見的人與景,交織相扣,譜出生命的和弦。 他遇到了藉由影像製造夢想的工作者,專心一意的,想將太平洋的風捕捉入鏡;在花蓮海邊遇見來自立陶宛的年輕女孩,她說她的國家沒有山……;旅程中寂寞的時候,他在海邊彈著吉他,伴著月色和海潮聲,以大地為床,就地而眠;肚子餓的時候,和租遊覽車一邊抗議工廠倒閉一邊旅遊的工廠女工分享便當... 那天很久沒連絡的姊姊傳了封E-Mail來,內容是推薦一部電影。原本並不是很在意、想說姊姊和我的品味大相逕庭,她推薦的我不一定能接受。但仔細看了看;咦!怎麼這個主角看來十分熟悉、翻了翻名字。哇~怎麼改名了呢?電影的主角是-東明相、但那人在我認識之時叫做-江明相。突然時光翻轉、回到當初記得年記小... 聽力障礙算是殘障人士嗎?當然算!但外表看不出來的他們,相較於其他身心障礙人士來說更少獲得注目和關懷(在台灣的環境中,所有的身心障礙人士都算是弱勢一族)。時光回到20年前-聽障生就學的選擇少之又少。在南部較知名的為台南啟聰學校-這是一間一貫式的學校。從小學、國中至高中都在都一間學校就讀。 爸媽在參觀學校後經反覆考慮,認為台南啟聰學校雖然較為方便但其教學方法為手語訓練。但要溶入這個社會所要學會的,不僅僅是手語而已;要和一般人溝通必定得用當時較少人使用的口語訓練。在反覆尋找和打聽下,總算得知在高雄的河濱國小、大義國中有收特殊口語教育的班(高職有三民家商、海青工商、高雄高商各收二位),於是姊姊和弟弟就先後進了這二間學校就讀了。 遇見明相和明相媽是在河濱國小之時。那是個亮晃晃的早上、我在教室旁盪著鞦韆;一邊盪著一邊看著寬闊的教室中,少少的十來張桌子圍成半圓。閃耀著陽光照得剌眼、心裡嘀咕著我也想唸這個班;好少人、教室好大、爸爸媽媽都好關心、而且上課好像都在玩比手畫腳。思量著下午老爸又要逼著練心算!盪著盪、不覺越盪越高。 明相媽和媽走了出來聊著、聊著。第一眼對明相媽的印象是講話輕柔中帶著堅毅,後來自然而然地兩家人就越來越熟了。 到了三年級之時,明相媽做了一個大家都反對的決定。她認為明相在班上算是輕度聽障的學生,所以應該可以到普通班、戴著助聽器和一般學生一同上課。這是一個很冒險的決定!因為聽障學生的教材比起普... 閱讀完整內容
留言
而是轉化成眼淚,順著臉龐滑落;
有人的思念像半夜在街上的狗,當往事像車燈一樣打眼前走過時,
便開始狂吠不止,總是吵得令人睡不著覺。
慶幸能因思念而顫抖
非像我因失去而顫抖
即然不肯好好把握,又何必在失去後才來思念呢?